2017-07-20 16:45:18 趙瑞
父親是一個手藝人,這個手藝多多少少與文化沾些邊。早年,由于祖父英年早逝,家境貧寒,剛初中畢業(yè)的他就放棄了學業(yè),拜師學藝,幾年后學成了油漆畫匠。
那時,他騎著一輛“永久牌”加重自行車、常年穿行于方圓數十里的鄉(xiāng)村,為人家漆畫門窗立柜,為寺院廟宇彩繪神像。這種早出晚歸的職業(yè)習慣,讓我童年時期對這個不茍言笑的父親,或多或少有些距離感。
真正對他另眼相看的事情,是他能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爝^年那幾日,家里滿是鄉(xiāng)鄰拿著紅紙,這時父親筆走龍蛇一番,一幅幅漂亮的大紅對聯便呈現在人們眼前,字體灑脫流暢。我心里就在想,這是在哪里學來的本事?
在家里存放糧食的土房里,一次偶然的亂翻,我發(fā)現緊靠麥袋的旁邊有個木箱子。出于好奇,打開后發(fā)現里面全是書籍,有文學名著、書法字帖、紅色文學,還有文稿。我翻看其中的文章,發(fā)現一幅用鋼筆插圖勾勒出墳堆的圖面,下面用毛筆寫了一個大標題《寫在西坡前》懷念我的祖母,記得里面有這樣一首詩:“吐出來吧、心中的悲痛……”看得出來,父親也是個文藝愛好者,頗有幾份才氣。
在偏遠貧瘠的西北小鄉(xiāng)村,書籍當時還是比較少見的,無非就是一些報紙、小人書、語錄書而已,而我們家里卻有這么多藏書!這與父親愛讀書的習慣有很大關系,這些書,讓我多多少少感覺家里有點書香味道。
父親曾經告訴我,曾祖父出生于清朝末年,家貧進不了私塾,常常在學堂門口外偷聽,稍長之后,便花錢購得兩本《辭?!纷詫W識字,后來在鄉(xiāng)鎮(zhèn)郵政部門跑信差(相當于現在的郵遞員)。前幾年,我在家里,發(fā)現一本足有四塊磚厚的線裝古書,打開一看,出版于民國三年,全是繁體字。此書已有100多年歷史了。父親拿舊報紙小心翼翼地包好,說讓我拿去,他生怕母親當垃圾賣了。我推托讓他放在家里,我想他或許把這本書看成了一種文化傳承,想讓這條文脈延續(xù)下去。
在農村這個以勞力吃飯的環(huán)境里,讀書讓父親顯得格格不入,干農活也是比不過母親吃苦耐勞的勁頭。但父親卻總是在外出干活的時候,東家西家搜淘一些有價值的舊書。夏天,靠著涼椅光著膀子手捧一書,讀得津津有味,冬天,躺在熱炕上讀著讀著就呼出了鼾聲。
父親的這種學習精神,也潛移默化影響到了我。我也從小就迷戀上了讀書,且癡迷書法。
這幾年,我常年在外打工,偶爾回家和父親坐在一起拉著家常,不知不覺就扯到了讀書上,透過他戴的茶色石頭眼鏡,看到雙鬢斑白的老父親侃侃而談,那被書滋養(yǎng)的面龐顯得儒雅和睿智。
如今,年過六旬的他,依然在書的海洋里暢游,雖然承受著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卻享受著書籍帶給他精神上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