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1 11:18:22
拋卻外出務工的優(yōu)質生活,自愿回鄉(xiāng)一人挑起照顧7名“問題老人”的重擔;言傳身教傳遞尊老美德,九年如一日躬親示范教育幼兒感染鄉(xiāng)鄰;窮且益堅、自食其力,打造文明家風……
近年來,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河壩鎮(zhèn)28歲農(nóng)婦肖飛的感人故事廣為流傳。和睦的家庭、誠實的家教、善良的家風,使肖飛成為闡釋家庭美德的好模范。
不離不棄保家庭
肖飛的丈夫吳軍家里有七位平均年齡達63歲的老人,其中吳軍的父母、叔嬸、伯父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母親和嬸嬸腿部有殘疾,母親是聾啞人,大伯視力障礙,養(yǎng)父患有肺氣腫,養(yǎng)母體弱多病。
四家合一,正房是一間三柱二瓜的木瓦房,其中兩間沒有板壁,用木板欄著,木板之間裂開巴掌大的隙縫。為了改善住房條件,夫妻倆借錢,賒磚,自己干。通過東拼西湊和沒日沒夜地苦干,2014年春,新房建成,老人們有了屬于自己的房間,卻因此欠下了10余萬元外債。
除了改變住房條件外,隨之改善的還有衛(wèi)生條件,部分村民說:自從肖飛來后,家里干凈了,老人身上時常散發(fā)出的臭味沒有了。
老人們不時挑起的“戰(zhàn)爭”,也讓她頗為費心。公公弟兄三人有時會為了一點小事爭吵,甚至打得口鼻流血;大伯喜歡晚上喝點酒,公公和滿叔又像孩童似的“騷擾”他,惹得大伯不高興,就要借著酒勁伸手動腳“教訓”。每當這時,肖飛就充當起了家庭矛盾糾紛“調解員”的角色,像安撫孩子一樣調解著樁樁“矛盾”。
身體力行傳家教
婚后,為了養(yǎng)家和還清因建房欠下的貸款,吳軍不得不外出打工,伺候老人和照料孩子的重擔全壓在了肖飛肩上。
看到她每天忙忙碌碌的身影,有村民勸她:“帶著孩子跟丈夫一起出去打工吧,這樣在家熬著,什么時候是個頭啊!”她說:“我也想啊,這樣孩子就可以天天見到爸爸了,但我們都出去了,誰來照顧老人們,他們在家過得不好,我們在外也不會心安的。”質樸的言語間道出的是責任與擔當。
夏天,天氣炎熱,幾位老人不能自理,身上時常散發(fā)難聞的味道,肖飛總是耐心地給他們擦洗身體、換干凈衣服。要給養(yǎng)父叔伯擦洗身子和換衣服,作為養(yǎng)女、兒媳、侄媳婦,很多人認為這有悖人倫,但面對如此境況,肖飛也顧不上世俗的眼光和非議。
自力更生注家風
肖飛回憶說:“結婚時,他家里連一張像樣的木床都沒有!當時,緊挨著豬圈的一間破舊柴房,就是我們的新房。”結婚時吳家請了輛拖拉機來接親,30塊錢的費用都拿不出,還是別人墊付的。
在要求有車要房的現(xiàn)代婚姻面前,她的選擇顯得有些另類和離奇。因為她堅信,只要感情好,人勤勞,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其實,老人們都享受著國家最低生活保障,也有很多村民勸她,把老人們的低保金集中起來貼補家用,看到肖飛如此辛苦,老人心疼她,多次要把低保金拿出來,但都被肖飛回絕了。
不辭辛勞揚新風
消飛有兩個孩子,每天早晨洗完衣服就要給兩個孩子做早餐,然后送他們上學,回來后又要給老人們弄吃的,做完這一切已臨近中午,她只有頂著烈日到地里干一會活。洗衣、做飯、接送孩子、干農(nóng)活,九年來,肖飛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照顧著七位老人和兩個孩子。
因為建房欠下的貸款要還,吳軍每月也只能寄回500元的生活費,她不得不抽出時間到鎮(zhèn)上打短工,掙錢補貼家用。
在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下,肖飛家的生活條件日趨改善。每次獲得捐款慰問,她都會眼眶濕潤,從沒想過自己應該做的一切會得到如此多的關心。待心情平復,她找出一個本子,一一記下人們的慷慨善舉,留下“愛心清單”,永遠銘記于心。(趙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