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6 09:40:33 何燁
本報記者何燁
湖南人愛吃辣椒,愛研究辣椒,也把辣文化推向全國。近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7年增選院士名單,湖南省農科院院長、我國著名的辣椒研究專家鄒學校赫然在列,從選育辣椒品種,到推廣辣椒種植扶貧,再到建立我國最大的辣椒種質資源庫,鄒學校是名副其實的“辣椒院士”。
1986年研究生畢業(yè)后,鄒學校被分配到湖南省農科院,從事辣椒研究。當時辣椒還沒有今天在全國那樣受歡迎,種植面積不大,但人們對辣椒的需求不斷上升。“之所以選擇育種的方向,我想種子是農業(yè)科技的物化成果,是農民最需要、最容易接受的,也容易產生效益的農業(yè)科技。”鄒學校說。
30多年的辣椒研究,讓他對我國辣椒產業(yè)的發(fā)展如數家珍。上世紀80年代,作為主要參加人,針對我國當時辣椒地方品種產量低、上市晚等問題,突破了辣椒雜種優(yōu)勢育種技術,育成了早熟、高產系列辣椒雜交品種湘研1~6號,提早上市33~36天,平均增產28.7%。是80~90年代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辣椒品種。上世紀90年代初,針對當時辣椒連年連片種植導致病害嚴重、品種抗性差等問題,他主持突破了辣椒多抗性人工接種鑒定技術,選育出抗病毒病、瘡痂病、疫病和日灼病等多種病害的辣椒品種湘研7~10號4個品種,田間病害損失減少58.9%,平均增產18.7%。是90年代中后期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辣椒品種。
90年代后期,針對辣椒規(guī)?;厣a的需求,鄒學校團隊利用辣椒雄性不育育種技術,育成了高產、抗病、商品性好、耐貯藏運輸的系列辣椒品種湘研11~20號、湘辣1~4號共計14個品種,平均增產14.6%,長途運輸損耗降低76.7%。是本世紀初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辣椒品種。
本世紀初,針對我國辣椒加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他又利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突破了辣椒高產就難以高辣椒素的技術瓶頸,育成了加工專用品種13個,鮮食、加工兼用品種10個,平均增產11.9%,原料利用率提高20.9%,是目前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加工辣椒品種?,F在的主攻方向則是提高辣椒的品質,讓辣椒口感更“柔”。
說起科學研究,鄒學校感覺最難的還是實現關鍵的技術突破,而他自己實現了辣椒雜種優(yōu)勢育種技術的突破。突破了辣椒人工制種雜種優(yōu)勢利用技術,使我國辣椒生產20世紀末就完成了由地方品種向雜交品種更新?lián)Q代。實現了辣椒雄性不育育種技術的突破。在骨干親本6421中發(fā)現了抗病抗逆性強、商品品質好、耐貯運、綜合性狀優(yōu)良、易恢復、配合力強的新型辣椒胞質雄性不育源9704A,探明了9704A的不育機理,建立了配套的雄性不育育種技術體系,已被國內50%的育種單位應用于實際育種。
從80年代開始,湖南省農科院的辣椒研究團隊就開始了系統(tǒng)的辣椒種質資源研究,到2016年已建成保存國內外辣椒種質資源最多的、共3219份的辣椒種質資源庫。在團隊中,鄒學校認為,要鼓勵年輕人的創(chuàng)新精神,而他自己也愿意為年輕人的科研攻關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揮他們的才干。說到成為院士,他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中,也希望隨著科研條件的改善,能為辣椒產業(yè)做更多推動進步的工作。鄒學校說,“目前我正在做的是,要選育一些適合高密度種植、便于機械化采收的辣椒新品種,降低辣椒收獲中的勞動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