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6 14:40:00 李曉春
編者按 2018年6月1日是趙洪璋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日。趙洪璋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先后主持育成并推廣了以“碧螞1號” “豐產3號”“矮豐3號”和“西農881”等為代表的四批優(yōu)良品種,被譽為小麥育種學界的科學巨匠、農業(yè)科教戰(zhàn)線的一代宗師,老百姓親切地稱他為“趙勞模”。毛澤東主席親切稱贊他:“一個小麥品種挽救了大半個新中國。” 為深切緬懷他的豐功偉績、弘揚他的科學精神,感悟他的科學情懷,特刊出趙洪璋先生的先進事跡和紀念文章,同時以紀念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傳承和弘揚“西農精神”,為新時代統(tǒng)籌推進“雙一流”建設、實現學校內涵式發(fā)展譜好新華章、奏好奮進曲。
5月29日,當記者趕到與趙洪璋院士交往多年的陜西省勞動模范、蒲城荊姚鎮(zhèn)郭村許富坤老人家里時,85歲的他熱情地迎接我們,用樸實的語言再現了趙洪璋指導幫助他成為農民育種家的故事。
在寬敞的客廳里,一幅照片格外引人注目,那是1988年,趙洪璋與許富坤、嚴威凱(趙洪璋學生)在一起查看育種試驗地小麥生產情況。“趙老師離開我們20多年了,但每當看見這張照片,腦海中就浮現出趙老師樸實的身影,用一口河南方言和我談育種的往事。”
20世紀50年代,“念書沒出過村子”的許富坤開始搞雜交育種,他邊學邊干,反復實踐,把抗銹材料與“碧螞1號”雜交,育成了“先雜26號”小麥品種。1965年,在陜西省貧下中農代表會上,許富坤通過別人引薦,認識了趙洪璋。趙洪璋雖然是高級專家,但和他談起小麥育種時特別投機,兩人成了好朋友。后來,許富坤被聘為西北農學院教學試驗點兼職教師,到學校為學生上課。
1986年,趙洪璋讓許富坤專門弄了7畝地,作為學校旱地育種基地。從那以后,每年趙洪璋都帶領小麥研究室的同事,到郭村指導工作。趙洪璋用淺顯易懂的方法,耐心地向許富坤傳授小麥育種理論,并且還把雜交組合材料無償送給他,7年的合作,讓許富坤選育出“48-1”和“8727-4”兩個小麥優(yōu)良品種,并進入大田推廣,幫助他成長為一名有成果的農民育種家。
從小麥播種、施肥、觀察、選育到收獲,每年趙洪璋都要來郭村兩三次。“趙老師沒有一點架子,平易近人、勤儉節(jié)約、實事求,讓我從心里佩服。”許富坤介紹說,每次來,趙洪璋從來不住賓館和飯店,和助手、試驗工一起住在自家的土炕上,吃的是妻子做的家常飯。每次到實驗地,趙洪璋總是讓許富坤先發(fā)表意見,他說:“許富坤是第一線的,說話實在,我愛聽他的意見。”此后,西北農業(yè)大學小麥育種研究所育種研究室在郭村培育出了高產、優(yōu)質、抗病、抗旱、早熟的小麥品種——“西農8727”,1997年通過陜西省審定。在趙洪璋的幫助下,西農還為郭村培訓了兩名農技人員和1名獸醫(yī)。
許富坤最后說,在趙洪璋老師誕辰100周年之際,追思他的精神,倍感崇敬和懷念。他的精神永遠鼓勵著自己努力工作、不斷前行。
人物簡介:
許富坤,蒲城荊姚鎮(zhèn)郭村人,農藝師、陜西省勞動模范,曾任陜西省品種審定委員會理事,先后選育出“豐3—189”和“秦川矮”等小麥品種 。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