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7 10:38:00
本報哈爾濱訊(記者 中鋒)近日,東北林業(yè)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級工程師丁兵及其自己的研發(fā)團隊,歷經15年努力,通過多父本雜交育種技術與生物物理誘導,成功研發(fā)出“耐寒露地菊育種技術”。此技術填補了高寒地區(qū)彩化花卉品種的空白,可延遲園林景觀觀賞時間。
據了解,該團隊在對100余種國內外菊花種源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克服菊花人工雜交獲種率低的問題,使引種菊花資源在天然的雜交池及物理誘變中形成無限可能的生物多樣性,大大提高了變異幅度及篩選率。這種新型露地菊耐饑薄、耐寒、耐旱、抗蟲,花期長,花色繁多,品種多樣,易栽培,宜種植成大型花壇及花帶,表現出很高的彩化效果及景觀觀賞價值。經過多年攻關,團隊已育有7個色系80多個露地菊花新品系,從8月初至10月底,早、中、晚三個花期的新品系盛開近3個月。目前已被哈爾濱、沈陽、吉林、大慶等城市引種,帶來廣泛的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生產前期需建設育苗溫室,每600平方米的陽光溫室年可育種苗12萬株,其成苗用于綠化可創(chuàng)收60~100萬元。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