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1 16:55:18
農(nóng)業(yè)科技報全媒體實習生 劉洋
1月29日,農(nóng)歷臘月二十四,記者來到陜西省岐山縣永新村。年關(guān)將近,村里一片欣欣向榮、張燈結(jié)彩之景,許多農(nóng)民已經(jīng)做好了辭舊迎新的準備。記者來永新村是想看望一位村民——楊格巧,看看這位年近古稀的獨居老人還需要什么幫助。
記者的到來令老人十分驚訝,老人說:“我們這個山溝溝,很少有外人來,咱這個地方確實不好找。”楊格巧指著記者來時走的那條上下落差50余米的坡道說,“你看看這個坡,要是別人不說,路過的人八成都不知道下面有我們這么一個村子。”
記者第一次來時,也是行至坡頂見有公路延伸至下,才興起一絲好奇之心順路而下,才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村子,頗有些世外桃源的感覺。
“大娘,今年過年包什么餃子???”記者問道。
“我老早就包好啦……”老人帶我們進了廚房,打開冰箱。冷凍的餃子居然有三種顏色,白色、紅色、綠色。“這白色的,我不用說,你也知道。綠色的是用菠菜汁和面包的,紅色是紅蘿卜汁和面包的。一個人在家也沒什么事做,就琢磨這些東西,也算是自得其樂了。”說罷,老人麻利的將剩余包好的餃子收入冰箱。
楊格巧一邊將一盤盤的餃子放入冰箱,一邊對著旁邊的記者說道:“這餃子,不是包來給我吃的。過年了,我的娃兒們也差不多該回來了。也不知道他們什么時候到家,我把這個準備好,無論他們什么時候回來,都能吃上一口熱乎的家鄉(xiāng)飯。”
楊格巧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在外地發(fā)展。四人皆有接老人過去享福的意思,但是,老人每次去了兒女家沒幾天,就嚷嚷著讓孩子們把她送回來。“外面住著不舒服,我在這山溝溝里頭住了大半輩子,割舍不下這份感情。大城市固然好,但是連個聊天的人都沒有。在這里,我有一幫沒事可以聊聊天的老姐妹,還是在這山溝溝里頭待著舒服。他們經(jīng)常來電話讓我去城里,我就給他們都說‘我在老家挺好噠!’”
談起如今村里的變化,楊格巧顯得很興奮。原來家里通的是井水,需要用人力將桶絞上來,老伴在世時還好,老伴過世后,她一個人著實有些吃力。而現(xiàn)在都通上了自來水,也做了凈化處理,吃著安全又放心。楊格巧指指廚房里新裝的水龍頭和凈化器。
永新村還新建了一個廣場,就在老人的家門口,雖然目前正在建設(shè)中,僅有個雛形,但每當太陽好的時候,很多老人還是在廣場上散散步,活動活動,曬曬太陽。
“有時候,有些調(diào)皮孩子會把土塊弄的到處都是,我就時不時的打掃一下,清理干凈。這廣場就在家門口,反正我閑著,就收拾一下。”楊格巧說著便拿起笤帚打掃了起來。
采訪中,幾乎每隔片刻楊格巧就要提起自己的孩子們,言語之間滿是濃濃的關(guān)懷與期盼。兒行千里母擔憂,這位生活在農(nóng)村的母親,雖然與孩子們隔著千山萬水,但一顆掛念的心,卻永遠系在兒女們身上。
“先不忙走,留在家里把飯吃了再走吧!”采訪結(jié)束時,楊格巧上前拉住記者的手依依不舍說。因為還有其他采訪任務,記者婉拒了老人的好意。楊格巧將記者送到路口,反復叮囑路上小心后才慢慢的轉(zhuǎn)身離開。
編輯:任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