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2 16:07:00
農業(yè)科技報全媒體記者 耿蘇強
當我們大多數人正在為可以輕松享受春節(jié)而喜悅時,在一些崗位上,卻仍然堅守著一些不知疲憊的身影,其中不乏奮戰(zhàn)在基層一線的育種工作者。
1月30日,春節(jié)前夕,記者在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育種加代溫室看到,育種專家董育紅如往常一樣,忙碌在溫室里。他像撫育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呵護著溫室里每一株油菜茁壯成長。
“習慣了”是他回答最多的詞匯
“雜交”是油菜育種的基本工作,經過6至7代持續(xù)選育而成的育種新材料,經過雜交配制成新組合,然后通過多年多點小區(qū)試驗進行篩選鑒定,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參加國家或省油菜品種試驗。育成一個新品種,往往需要十幾年。董育紅告訴記者:“油菜的生長沒有‘節(jié)假日’,在育種的各個節(jié)點要做好相應的工作,因此我們‘油菜人’的生活里是沒有節(jié)假日的。”
春節(jié)期間,也恰恰是董育紅最忙的時候。他進行的主要工作有試驗方案設計、數據整理匯總、育種新材料加代繁育、新組合的配制等。除了做專家的事,還要干農民的活,尤其是春節(jié)時期很難雇到工人,往往都得親自上陣。
為了調查記載好油菜性狀,他一年四季多數都在油菜試驗田里,為了選出優(yōu)良品種,他要和團隊配置上千個油菜組合。董育紅說,搞育種的人都知道,油菜雜交授粉是一項艱難的工作,一天至少要站五六個小時,全天下來,腰酸背痛,整個人累得就像散了架。
“由種到收,由秋及夏,十幾年都這么過來的,忙習慣了。”董育紅笑著對記者說。歲月將董育紅頭發(fā)染成了白色,也在他的人生中積淀下—個個高產優(yōu)質油菜新品種。
每當油菜花期繁忙季節(jié),工作量很大,每天要進行大量的觀察記載、單株選擇、掛牌套袋,還要進行大量的雜交工作。記者問到頂著嚴寒酷暑工作苦不苦時,“習慣了”是他回答最多的詞匯。在董育紅看來,參加工作20余年來,科研設備和條件已今非昔比,但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卻一如從前。他認為,育種生涯是苦樂年華,從來都要穩(wěn)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
育種工作就像候鳥一樣來回遷徙
董育紅從事油菜育種研究,常年往返漢中—楊凌—青海—甘肅,人們說他像“候鳥”一樣,不辭勞苦地來回遷徙。
董育紅說,每年的1月中旬至2月中旬正好是楊凌溫室油菜的開花期,這一時期對于我們來說尤其重要。而農歷的新年也多會在這一時段,這注定了團隊成員要在加代溫室度過一個又一個春節(jié)。
育種是個長期工作,周期很長,這一季的種子要到下一季節(jié)種植才能知道結果。為了一年收獲兩季,一年當兩年用,縮短育種年限,董育紅和他的團隊必須充分利用加代溫室和不同生態(tài)區(qū)進行油菜種植,實現(xiàn)一年兩代,加快育種進度。
功夫不負有心人。10余年來,董育紅先后主持選育出了春油菜雜交種“鴻油88”、“秦油558”和冬油菜雜交種“秦優(yōu)1618”、“秦優(yōu)1699”等油菜新品種,并成功轉讓給國內幾家知名種業(yè)企業(yè),在適宜區(qū)域進行大面積示范推廣。小小一粒種子,在整個農業(yè)生產過程中起到了“秤砣壓千斤”的作用,從而使陜西油菜品種在全國各大油菜主產區(qū)深受歡迎。
“育種是個不斷追夢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恒。”董育紅說,育種工作是一個沒有終點的事業(yè),為了讓老百姓種出好油菜、有個好收成,他會不懈努力。
董育紅正在查看油菜雜交授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