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1 09:32:39
一是氣溫。小麥灌漿的適宜溫度為20℃-22℃,高于25℃灌漿速度變慢,后期干熱風對粒重影響很大。
二是光照。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有利于灌漿,光照不足,陰雨連綿,光合作用下降,有機物質生成少,不利于灌漿。
三是水分。土壤水分狀況與粒重關系密切,特別是耕層以下的水分,20-50厘米土層含水量在16%-18%有利于灌漿,0-20厘米表墑對粒重影響較小。
四是養(yǎng)分。小麥生育后期仍需要-定的氮、磷、鉀等營養(yǎng)元素。缺氮易早衰,灌漿不足,氮素過多易貪青晚熟,磷參與碳水化合物的代謝過程,并對碳水化合物向籽粒的運輸有促進作用,鉀能促進小麥對氮素的吸收與轉化,提高光合作用強度。
五是逼熟雨。逼熟雨造成小麥非正常過早成熟。
六是倒伏。大風倒伏造成植株重疊,莖葉霉爛,粒重下降。
七是病蟲害也對粒重有重要影響。
提高粒重的主要措施有:-是滿足水分供應,適時澆好灌漿水,防根早衰,延長綠色部分的功能期,增加干物質來源。澆水-定要注意看天澆水,選擇晴天無風時進行,避免遇風倒伏;二是噴施葉面肥,防干熱風,防早衰,延緩葉片衰老,提高葉片的光合強度,增加粒重;三是及時防治病蟲害,保護綠色部分面積,減少營養(yǎng)物質損失;四是減少籽粒成熟后呼吸作用產生的影響物質消耗,適期收獲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