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2 15:41:47
80后女孩鄭娥是寧強縣舒家壩鎮(zhèn)黃家梁村村民,在她兩三歲時,由于一場高燒,用藥不當,導致她永遠失去了聽說能力。
聽說障礙導致普通學校無法接收鄭娥,十分渴望上學的她只能待在家中。然而鄭娥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苦練生活技能,包攬了大部分家務,不成為家人的拖累。
2006年,鄭娥經(jīng)人介紹與村里的陳太彥結婚,隨后生育一雙子女。平時丈夫在縣城建筑工地打工掙錢,鄭娥就在家照看子女、打理家務。然而,僅靠丈夫打工的收入,家中生活捉襟見肘。2014年,鄭娥家被評定為貧困戶。
2017年初,舒家壩鎮(zhèn)準備舉辦一期羌繡培訓班,得知消息后,自幼就喜歡刺繡的鄭娥非常激動,但身有聾啞殘疾的她能順利通過培訓嗎?面對家人的擔憂和勸阻,鄭娥沒有卻步。
培訓的10天時間里,她要每天徒步往返30多公里,但是她沒有一次遲到、早退、缺課。聽不見老師講解的聲音,她就認真牢記每一個針法,自己回家反復回憶、練習。
培訓結束時,鄭娥的結業(yè)作品《鳳飛圖》驚艷了眾人:花兒色彩艷麗,一只鳳凰在空中飛舞。2017年6月,鄭娥繡制的5幅小型羌繡作品換到了800元的手工費,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自參加培訓班后,刺繡便成了鄭娥生活中的精神支柱。土坯房陰暗潮濕,照明用的是黃熾燈,也沒有繡架,她一坐就是一晚上,手指扎滿了血眼,丈夫、孩子都心疼不已勸她放棄,她總是微笑而倔強地比畫著:“別擔心,我能行!”
天道酬勤。身殘志堅的鄭娥刺繡技藝日漸提高,繡出來的作品更是讓人愛不釋手。2017年年底,鄭娥的一幅繡品賣到近4000元。
她的執(zhí)著和技藝得到了羌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小琴的賞識,當鄭娥拿到與公司簽訂的回收合同時,她激動地雙眼噙滿淚水。
墻內開花墻外香。2018年10月,“脫貧攻堅戰(zhàn)——星光行動”景甜團隊得知了她的事跡,翻山越嶺來到鄭娥家中采訪。景甜還興致勃勃地跟她學起了刺繡,共同完成了羌繡作品《團花似錦》。同年11月,鄭娥第一次坐上飛機來到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在鳥巢的舞臺上向全國宣傳推介寧強的羌繡產品。
“走出去做家政,留下來當巧娘”是漢中市婦聯(lián)推動巾幗脫貧的一個創(chuàng)新思路。近年來,通過婦女兒童民生項目資金扶持、廣泛舉辦技能培訓和競賽、帶動做強“社區(qū)工廠”“巾幗脫貧示范基地”兩大陣地、籌建巾幗手工產品展示展銷中心等措施,幫助婦女群眾居家、就近、靈活就業(yè)。
擁有非遺羌繡技藝傳統(tǒng)的寧強縣著力做優(yōu)“羌州繡娘”品牌,當?shù)財?shù)千名像鄭娥一樣的貧困婦女用指尖的羌繡藝術,繡出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多彩人生。(記者 師念 通訊員 韓薈 陸穎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