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9 14:31:29 秀成果
據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遙感測繪勘查院透露,寧夏科學技術廳科技惠民項目《基于國產高分影像與高光譜數據擬合分析——以寧夏特色農作物為例》日前研發(fā)出一套寧夏特色農作物遙感自動分類提取軟件,能夠快速提取種植結構和空間格局,提供風險評估和保費厘定依據,有效解決保險承保及理賠過程中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和理賠效率等問題。
該項目由寧夏遙感測繪勘查院承擔,以當地特色農作物——枸杞、硒砂瓜、葡萄、棗為代表,通過研究特色農作物高光譜數據與國產高分2號衛(wèi)星影像之間的擬合關系,建立遙感信息模型,繼而使用支持向量機分類器對其種植結構和空間格局開展研究。
“技術最大的創(chuàng)新點在于通過研究植被光譜在綠光反射帶、紅光吸收帶和‘紅邊參數’高差等方面的差異,從而對寧夏特色農作物和其他農作物進行迅速區(qū)分。”寧夏遙感測繪勘查院項目相關負責人稱。
這種模型為寧夏特色農作物種植結構的提取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手段。該負責人表示,項目建立了應用遙感技術為農業(yè)保險受災分布調查、總量測算、快速理賠的新模式,開啟了“按圖承保、按圖理賠”,節(jié)省了查勘時間以及人力、物力,提高了理賠工作效率和農民參保的積極性,以空間信息技術的創(chuàng)新應用推動了農業(yè)保險模式變革。
目前,項目成果已應用于寧夏特色農作物農業(yè)保險及水利設施設計領域,“遙感+農險”模式將進一步助推自治區(qū)脫貧富民戰(zhàn)略的實施。
(王迎霞 通訊員李歡 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