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8 10:54:34 程天賜
陳圓圓為銅關村侗族群眾講解手機互聯(lián)網知識。資料圖
12月14日,在“2019美麗鄉(xiāng)村博鰲國際峰會”上,陳圓圓站上了2019年度三農人物公益獎的領獎臺。陳圓圓和她的團隊為之深耕了10年的騰訊“為村”平臺,成為連接情感、信息,加深村民文化認同,為村莊聚人、聚心、聚力的鄉(xiāng)村振興的數字化助手。
從一次侗寨歌會得到的啟發(fā)
“為村”平臺起源于2009年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fā)起的公益項目“筑夢新鄉(xiāng)村”。2011年,陳圓圓受騰訊基金會指派,到貴州黔東南州黎平縣,先后掛職教育局副局長和旅游局副局長,探索企業(yè)開展教育扶貧和旅游扶貧的模式。
一個偶然的機會,2011年9月,陳圓圓跟著黎平縣銅關村的一位鄉(xiāng)村教師回村。這是個侗族村寨,正好趕上一戶人家“打三朝”——小孩出生三天后新媽媽回娘家的傳統(tǒng)儀式,比結婚還隆重,全村一大半人都出動了,一起唱侗族大歌。第一次見到這場面的陳圓圓被深深吸引了,立刻提議專門辦一次侗族大歌的歌會。
當時的銅關村,人均年收入不足1800元,偏僻到百度地圖和谷歌地圖都搜不到,辦一場2000人的歌會需要6萬塊錢,縣政府拿不出。陳圓圓找到了騰訊網和騰訊微博,通過介紹侗族文化的專題報道,征集200名網友,每人支持300元來觀看歌會。再加上其他一些捐贈,2011年11月11日,銅關村歷史上最熱鬧的侗族大歌歌會開場了。
歌會當天人山人海,村里人第一次見到了外國游客。全村大部分在外打工的人都請假回家參加了歌會,每個村民的臉上都泛著自豪、喜悅的神情。
這給陳圓圓巨大的震撼。“一個平日里凋敝的空心貧困村,可以迅速爆發(fā)出巨大的活力。”八年后陳圓圓依然感慨,“廣闊的鄉(xiāng)土大地蘊含著非常強的內生動力,無論表面多么落寞,它只是需要合適的契機去激發(fā)。”
在經歷了前期一些農村公益項目嘗試之后,陳圓圓意識到,“鏈接”是互聯(lián)網的核心能力,能不能利用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來發(fā)展鄉(xiāng)村呢?
一場實驗就此展開。2014年11月,從聯(lián)系中國移動建基站、捐贈智能手機,到培訓村民們使用手機和微信,最終,在這個偏遠貧困的少數民族村寨里,騰訊公益小組幫助村民建起了微信群和村里的微信公眾號。
“為村”平臺建立數字精神家園
起初,村民們對在線溝通沒有感覺,更沒有熱情,但陳圓圓和騰訊公益小組沒有放棄,直到2015年7月,沉寂終于被打破。在銅關村新一年度低保的評定工作中,騰訊公益小組鼓勵村委干部把低保戶初審名單放在該村微信群中,竟在半個小時內就產生了500多條信息,40多名在外地務工的村民也新加入群。經過在線公開的激烈爭論,低保名單幾經修改終于確定,成為銅關村歷史上群眾滿意度最高的一次低保評定。
基于銅關村的實驗,2015年8月,騰訊公司依托微信正式發(fā)布針對鄉(xiāng)村場景的公眾號平臺,以“連接為鄉(xiāng)村”為宗旨,簡稱“為村”平臺。這是一個低門檻、易操作、適合鄉(xiāng)村干群的村莊微信公眾號開放平臺,全國各地都可以通過在微信中搜索“騰訊為村”,申請屬于自己村莊的“為村”公眾號,并獲得屬于自己村莊的專屬功能板塊。“村友圈”既可以發(fā)起全村討論,也可以向廣大網友展示真實的村莊生活;“黨務”功能服務于基層黨組織的信息宣傳、黨群關系、精準扶貧等工作;“村務”功能主要包括村務公開、集體活動、村委風采等,提高村委辦事效率;“服務”功能包括政策文件咨詢、法律援助解答、知識學習以及農產品展示銷售等。
“為村”平臺通過連接情感、信息、財富,將黨務、村務、商務、事務、服務“五務”在線合一,用互聯(lián)網實現村莊聚人、聚心、聚力,提升鄉(xiāng)村自身能力和內生動力。
目前,全國已有將近1.5萬個村莊和超過251萬名村民,在“為村”平臺建立了數字精神家園。
連接情感讓“空心村”不再中空
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流向城市后,農村“空心化”的實質是形成了家庭中做決策的人“不在場”的局面,從而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
由于當家人不在,農戶對村莊的集體事務漠不關心;村“兩委”與農戶的溝通不足不暢,上令下達和集體動員均不理想;村民的情感連接與鄉(xiāng)村的文明傳承也遭遇挑戰(zhàn),留守兒童缺乏陪伴關愛,農戶的集體觀念日漸淡漠,鄉(xiāng)規(guī)民約面臨失效,空心化的農村正在陷入離散化的困境。
“為村”平臺通過設置開放的交流平臺功能,構建了線上的村莊場景,將空心村里“不在場的人”拉回村莊,讓農村青壯年在城市里重新“進入村莊”,為村莊的生產生活帶來勃勃生機。
湖南湘西鳳凰縣大坡村加入“為村”平臺后,村支書楊清華求助于自己在省會長沙工作的女兒楊婷擔任“為村”管理員。“我是在長沙讀大學,且留在長沙工作了四年,每年也就回家一兩次吧,大坡村其實對我而言已經很陌生了。”楊婷說:“幫我爸做了‘為村’以后,村里的葡萄熟了啊、大家要開運動會啊等等好多事情,讓我突然覺得家鄉(xiāng)好近,在長沙也總是能想起大坡村。”
據了解,“為村”平臺還鼓勵和支持村莊通過社交的方式集聚本村力量。在村的村民是綠色農產品生產者,外出的村民都是銷售員,通過“為村”連接信息,每個人都從村友圈連接到朋友圈,從身邊開始傳遞村莊產業(yè)信息、擴大農產品影響,人人為村推廣,實現連接致富、助人自助。
鄉(xiāng)村“德治”推進鄉(xiāng)風文明
最近幾年,四川省邛崍市大同鄉(xiāng)陶壩村家家戶戶在山上種佛手瓜,銷量攀升。無奈村里那條三米半寬的馬路無法會車,經常影響運送佛手瓜。村“兩委”到縣里跑下了一筆修路款,但沒有青苗補償和土地補償,涉及五組村民的利益。2018年初,陶壩村把這事兒放到了“為村”平臺上的“議事廳”在線討論,有村民很生氣地說修路占了菜園子怎么能沒補償呢?馬上又有其他村民反駁說,路修好了多賣幾斤佛手瓜,什么菜錢補償錢都夠了……大家相互分析,結果在線議事總共持續(xù)了14個小時零7分鐘,就達成了支持擴寬道路的一致意見。
“要沒有‘為村’平臺真是不可想象,過去這種事我要挨家挨戶去做工作,一拖拖個兩三年也是可能的。”陶壩村書記孔祥華說。
“為村”平臺為普通村民提供了知識學習以及交流互動、議事的平臺,容易在村莊形成正能量的場景氛圍,幫助村民改善精神面貌,培養(yǎng)村民的“自治”能力。與此同時,“為村”平臺因黨務村務信息公開、在線咨詢溝通便捷、組織動員快速等特點,既能夠有效地助力基層黨委和基層政權提高“法治”的效率,又方便干部發(fā)起集體項目、組織各類活動,推動傳統(tǒng)文化在鄉(xiāng)村的傳承和鄉(xiāng)風文明的建設,助力鄉(xiāng)村“德治”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