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3 16:19:35
5月6日,陜西省楊陵區(qū)農園七路一處設施大棚里,鮮黃、深紅色的櫻桃懸掛在樹枝上,在綠葉下散發(fā)著光澤,十分誘人。
5月正是櫻桃成熟期,90后許衛(wèi)平也迎來了自己的豐收季,這段時間他幾乎天天在田間轉悠,看著長勢旺盛的果樹,心里高興。“你看我的壟高半米左右,斜著布置,方便人員進出管理,再把羊糞鋪在上方,吸收棚內濕氣,靠蚯蚓將肥料帶入地下供果樹吸收,一舉兩得。”提及技術理念,許衛(wèi)平顯得非常自信。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這名小伙可謂是一個大膽的“莽”人。俗話說:“櫻桃好吃樹難栽。”是說櫻桃樹不易成活,即使成活了,也不易結果。2016年,20多歲的電焊工許衛(wèi)平還是個愣頭青,懷著一腔熱血轉行做農業(yè),剛起步便栽了個大跟頭,由于缺乏管理經驗,土壤和樹木瀕臨絕癥。無奈下他四處求學,遠赴“櫻桃鄉(xiāng)”大連取得“真經”。
“櫻桃三年掛果,四五年才有產量,非常需要‘先天’的環(huán)境和‘后天’的技術,才能種出高品質果實。”許衛(wèi)平說,自己年輕,不懂就問就學,家里地方不大,先定個小目標——種出楊凌最好吃的櫻桃。三年時間,他奔波于大連,在各個櫻桃合作社、種植戶家虛心請教,義務幫工,積累經驗?;貋砗蟊阍谔镩g,先后種草、養(yǎng)家畜,給土地充能,并將周圍10畝撂荒大棚翻修,一步步為夢想“筑巢”。“大連有著優(yōu)質的櫻桃產業(yè)鏈,關鍵在于他們獨特的技術傳承,只要能學到一點知識,我都很高興。”
2018年,靠著大膽嘗試,克服水土、氣候、運輸等因素,許衛(wèi)平用多年攢下的積蓄從大連引進90多棵成年櫻桃樹,以硬技術讓它們“改嫁”,生長在關中平原。這在同行看來,直接運輸的成年樹即使成活也不可能結果。“理念上我認同,但我不同于他們的技術優(yōu)勢。”許衛(wèi)平告訴記者,櫻桃樹怕冷又怕熱,需要時刻保持恒溫,而關鍵技術在于修剪,如何剪、怎么剪是個門道,別人都舍不得摘花,他卻在果樹盛花期將花瓣全部打掉,每一顆新生的果芽都要仔細查看……憑著自己扎實的理論和實踐,這名年輕的“土專家”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產業(yè)路。
如今,當初90多棵櫻桃樹掛果率在98%以上,櫻桃園既種樹又育苗,一下子擴展到了30畝,許衛(wèi)平的技術在探索中更加夯實,種植模式在技術指引下不斷更新。“今年是第一茬,產量雖然不高,但按照果實成熟規(guī)律,明年將迎來豐產期,好好管理,小櫻桃也能變大產業(yè)。”許衛(wèi)平撫摸著樹上的果實,眼神充滿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