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8 15:27:32
新華社記者向定杰
沿著曲折的公路行進,貴州獼猴桃種植第一大縣修文漫山遍野的獼猴桃樹開花了,一簇簇嬌小的花朵綴滿枝頭,空氣中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站在海拔1300多米的高處眺望,綠色果園隨山勢綿延起伏,與周邊一棟棟錯落有致的民居,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6年時間才做成今天這個樣子。”修文三友和有機獼猴桃基地的負責人劉波說,獼猴桃是修文縣的一張名片,自己退伍回鄉(xiāng)后,覺得市場前景不錯,就與人合伙流轉土地,加入這個產業(yè)中。
記者了解到,地處云貴高原山區(qū)的修文縣,生態(tài)良好,曾經野生獼猴桃眾多。上世紀80年代,為帶動一方百姓發(fā)展致富,當地馴化培育出“貴長”品種,并利用荒坡大面積種植,昔日的貧瘠山川逐步轉化成為“金山銀山”。
如今,全縣獼猴桃已發(fā)展到16.7萬畝。眼下,正值花期,為提高掛果率,數萬名產業(yè)工人紛紛化身“小蜜蜂”幫助獼猴桃授粉。
“之前弄了滅蚊燈、氣象觀測站、有機肥料大棚,這兩天還在加裝攝像頭。”劉波帶著記者參觀時說,今年全縣獼猴桃的開花形勢都很好,預計會有不錯的收成。除了重視產量,他們也一直在打造有機果園提升品質。
在種滿獼猴桃的田間,工人們擰著小吊籃,正將雄花花蕊逐一對到雌花上面。如果花枝較高,他們還會把雄花套在一根細細的木棒上,再舉高去授粉。
“獼猴桃的花是雌雄不同株,我們授粉就是拿這個雄花去對這個雌花,一般一朵雄花可以授8朵左右的雌花……”基地的合伙人丁小蘭一邊手速飛快地示范,一邊給記者講解。
丁小蘭說,管理獼猴桃果園,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像剪枝、施肥、授粉、采摘等農忙時候,都要到處找工人。周邊的一些村民包括貧困戶來打零工的同時,慢慢也學到了技術,自家都種植起獼猴桃來。
“這是一個助農增收的產業(yè),它帶動的勞動就業(yè)就有3萬多人。”修文縣農業(yè)農村局副局長黃亞欣表示,今年是一個豐收年,縣里將在提升品質和創(chuàng)造品牌上下功夫,讓獼猴桃在脫貧攻堅方面發(fā)揮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