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5 10:19:20
“牛都進來了吧?”
“進來了!”
“那開始吧。”
在呼倫貝爾市哈克鎮(zhèn)一家牧場的牛舍里,老李和老王每天都會對喊幾嗓子,他倆是扎羅木得村標準化牧場的擠奶工,也是這個養(yǎng)牛大鎮(zhèn)的村民。
這是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qū)哈克鎮(zhèn)扎羅木得村標準化牧場中的1個牛舍。新華網 梁甜甜 攝
10個人
另一個牛舍里,其他兩名工人早已經將鮮草料滿滿當當鋪開一排,400多頭黑白花奶牛吃得正香。
牧場一共有13個牛舍,可容納4000余頭奶牛。
等奶牛們吃得差不多了,老李和老王又會來接替喂草料的工人,把牛趕到擠奶廳里擠奶。
牧場一共有10名工人,每人每天工作6個多小時,月薪5000元左右。
他們分工很明確,喂飼料的只喂飼料,處理糞便的只處理糞便,擠牛奶的只擠牛奶。
扎羅木得村標準化牧場里,奶牛正在吃飼料。新華網 梁甜甜 攝
15分鐘
原來,人工擠奶1次只能擠2個奶頭,1個人擠1頭牛的4個奶頭,15分鐘。
現(xiàn)在,機器擠奶每次可以擠4個奶頭,一臺機器的28個擠奶杯擠28頭牛,15分鐘。
規(guī)?;?、集約化、現(xiàn)代化牧場,在這15分鐘的對比里,夠亮眼。
“以前,一戶村民,人多就多養(yǎng)幾頭牛,人少就少養(yǎng)。兩口人養(yǎng)不到10頭牛,就得成天圍著這點牛轉。”扎羅木得村黨委副書記王玉軍說,“現(xiàn)在嘛,2個人養(yǎng)50頭牛都沒問題!”
奶牛進了擠奶廳,按照機器位置排排站好后,擠奶工為奶牛的奶頭進行消毒,再套上擠奶器,擠出的牛奶直接進入機器,并隨著機器開始運轉。這樣一來,從源頭上就杜絕了牛奶與空氣的接觸,避開了容易滋生細菌的環(huán)境,牛奶質量更有保障了。
扎羅木得村標準化牧場里,擠奶機器正在給28頭奶牛同步擠奶。新華網 梁甜甜 攝
14萬元
奶牛每天需要擠奶2到3次。牧場的每個牛舍里,都配有1個擠奶廳,奶牛吃完飼料,直接就可以到擠奶廳擠奶。
1個擠奶廳600平米,1個牛舍5400平米,1頭牛有10平米左右的活動空間。牛舍層高高,陽光能照進來,通風也好,奶牛住得舒服吃得香。
以前村民個人養(yǎng)奶牛,牛大都住簡易棚子,住的條件一般,吃的飼料也一般。內蒙古又處于高寒地帶,冬季寒冷,牛很可能會感冒,也容易得疫病。
不一樣的生活習慣和環(huán)境,奶牛的產奶品質和產奶量肯定是不同的。
奶牛散養(yǎng)的時候,1頭奶牛1年產4.5噸牛奶;奶牛到牧場后,1頭奶牛1年產6噸牛奶了。多產的1.5噸牛奶,能為村民增加幾千元的收入。
如果1個村民1年養(yǎng)20頭牛,年純利潤會達到14萬元。
牛過好了,人也過好了。
扎羅木得村標準化牧場里,奶牛排排站好等待機器擠奶。新華網 梁甜甜 攝
在哈克鎮(zhèn)這個養(yǎng)牛大鎮(zhèn),擠奶自動化,是科技第一生產力;農村現(xiàn)代化,是時代的進步。(新華網 梁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