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搞黄在线免费观看。,毛片久久网站五月丁香,69视频在线观看,嫩草影院网站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91在线视精品在亚洲,能免费看黄的网站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 首頁 > 種植 > 正文

小田連片變大田 增產增收不再難

——來自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qū)皂角村的調查

2020-08-19 09:19:05   

小田連片變大田 增產增收不再難

收割機在高標準農田內作業(yè)。

豐收時節(jié),走進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qū)豐樂鎮(zhèn)皂角村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區(qū),只見一塊塊稻田四四方方,沉甸甸的稻穗迎風搖曳,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水泥板田埂筆直又寬闊,田埂下標準化的溝渠能水能旱,能排能灌。

“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把分散的‘小田’改成‘連片’的大田’,不僅實現(xiàn)了路田相連利于耕作,提高了機械化作業(yè)水平,尤其是通過稻田養(yǎng)魚,每畝田至少增收1500元,與稻谷收成旗鼓相當。”同行的皂角村黨支部書記陳明英欣喜的地告訴記者。

小田變大田 耕作不再難

8月10日,哼著小調的皂角村農民劉乾坤看著收割機在自家承包田奔走后稻谷就進了籮筐,臉上溢滿喜悅,“今年,我家的8畝稻田每畝最低效益也在3000元以上,且根本不要我們再去找人工收割。要是在前兩年,我根本不敢說這樣的大話。”劉乾坤之所以對今年種植水稻增收底氣十足,是緣于年初村里實施的“小田并大田”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讓他如愿嘗到了種田的甜頭了。

皂角村是丘陵地形,因田塊不規(guī)則、高低不平等因素讓村民說起種田都很苦惱,尤其是田塊大小不一,田埂占地較大,田間道路、排灌設施不齊全,農業(yè)機械在一些地方根本派不上用場。

往年村民在從事農業(yè)生產的時候種田要靠人力,收成要看天氣,糧食產量很低。“因為機器進不來,只能用牛犁,田的四周都不好干活,走路容易摔跟斗。”陳明英說起以前種田就直搖頭,“田塊零碎不整齊,投入成本大,一些小田塊寧肯撂荒。”

2019年,皂角村爭取到了逾500萬元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項目的實施帶來的不僅僅是生產條件的改善。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按照“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高”的原則,優(yōu)化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促使基本農田向“優(yōu)質、集中、連片”的方向發(fā)展,形成規(guī)模效應,推進農業(yè)生產向規(guī)?;a業(yè)化方向發(fā)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目前,豐樂鎮(zhèn)皂角村就有200多畝小田經過高標準農田項目改造而變成了一塊塊方正的大田。

陳明英還告訴記者,“小田并大田”后,他們每戶農民的土地除了位置發(fā)生變化外,面積還跟原來差不多大小,大多也還是自己耕種,產出效益卻翻了2倍。

機械化種田 省力又省錢

“這稻田經過高標準的改造后,給農民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種田省力還省錢了。”陳明英說,項目區(qū)不只是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連、能排能灌,而且無論是插秧還是收割都實現(xiàn)了機械化。而且每一塊稻田都有一條80厘米寬的水泥便道與之相連,摩托車都能自由奔跑。村民收割水稻時都用摩托車運輸,不再肩挑背馱了,既省力又省錢。

皂角村二組村民王躍福,今年已經64歲了。自高標準農田項目實施后,他搖身一變成為了村里的“種糧大戶”,目前他耕種的稻田有近20畝,今年僅稻谷就要收獲2萬斤以上。“栽秧打谷都是機械化,稻谷也是靠摩托車運回家,自己根本不費力就把一季稻谷收獲了。”王躍福說,要是在以前,無論是栽秧子、打谷子,全靠人工,費時費力不說,如果全部請人耕種,種一季水稻還要虧本。

去年冬天,王躍??吹洁従优e家進城后,將鄰居家的10余畝高標準稻田全部租賃了過來。王躍福說,以往插秧收割谷子,不得不雇人。現(xiàn)在耕田有懸耕機、栽秧有插秧機、稻谷黃了有收割機,在運輸上則有摩托車,自己根本不用費時費力肩挑背扛。有了插秧機和收割機幫忙,原來幾個人要好多天才能干完的活,現(xiàn)在機器幾個小時就能搞定了,省錢省事又省心。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收割機走過,可以同時收割5行水稻。

王躍福告訴記者,收割機收獲水稻,1畝費用為200元,現(xiàn)在請人工是每人每天200元,我請4個人干活一天下來加上生活開支,至少得上千元,一天還收割不到3畝田,近20畝水稻請人工收割至少需要8000元,而收割機只需4000元。“關鍵機收速度快,還不誤農時。”王躍福說。

今年,隨著高標準稻田的成功改造,皂角村項目區(qū)的200余畝稻田,全部實行了機械化耕作,讓農民種上了“輕松田、安心田”。“除了種田省力了,關鍵還節(jié)約了一筆不小的開支,僅水稻收割這一季,就讓農民節(jié)支增收超過5萬元。”陳明英欣喜地說。

種稻又養(yǎng)魚 農民笑開顏

在皂角村的200多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區(qū),遠遠望去,金黃的水稻已沉甸甸笑彎了腰,而在田塊里,不時可看見三五條鯽魚、草魚在稻田里游走。

“這‘小田變大田’后放養(yǎng)稻花魚硬是劃得來,不僅每畝稻田可收獲150斤生態(tài)魚,還是省卻了除草的勞力投入,又肥了田泥。”陳明英介紹說,“小田變大田”,除了改善基礎設施提高了防澇抗旱能力和農業(yè)生產效率外,讓農民實現(xiàn)增收是“重頭戲”。

由此,今年皂角村就充分利用改造后的大田,將稻田養(yǎng)魚列為一項重大扶貧增收項目,在項目區(qū)的200多畝稻田免費投放魚苗1萬多斤30多萬尾鯽魚、草魚等,豐樂鎮(zhèn)水產站也派出技術人員對農戶進行科學指導。

陳明英告訴記者,稻田養(yǎng)魚是利用稻田的淺水環(huán)境,輔以人為措施,既種植水稻又養(yǎng)殖水產品,使稻田內的水資源、雜草資源、水生底棲動物資源、浮游生物資源、昆蟲以及其他物質和能源充分被養(yǎng)殖的水生動物所利用,并通過所養(yǎng)殖的水生動物的生命活動,達到為稻田除草、除蟲、疏土和增肥的目的,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增加稻田的產出能力,進而提高稻田綜合效益。

“不養(yǎng)魚的時候水稻病蟲害多,養(yǎng)魚就沒病了,農藥花費少了,村民收入還增加了。”陳明英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往年福壽螺對稻田的危害很大,現(xiàn)在養(yǎng)了魚,福壽螺都用來喂魚了,水稻的收成肯定比往年高。

據陳明英介紹,今年項目區(qū)1畝稻田平均按最低收獲150斤生態(tài)魚、每斤按目前市場最低10元計,今年村里的200多畝稻田魚,就可為農民帶來30多萬元的新增收益。

周超文 曾運吉 記者 胡明寶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yè)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029-87031703 www.duoerfu8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