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7 15:41:59
“你們要是七八年前見到我,看到的絕對不是現(xiàn)在這樣子!”西安市高陵區(qū)鹿苑街道馬家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奚元平家曾經(jīng)因病、因學致貧。貧困潦倒的他在區(qū)教育局干部、駐村書記和村干部的幫扶下,充分利用國家扶持政策,憑借勤勞的雙手從逆境中翻身,成了典型人物。
10月15日,第四屆“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采訪團記者走進奚元平堆滿苞谷的小院時,這位憨厚淳樸的農(nóng)家漢子熱情地接待了記者們,并思路清晰、中氣十足地娓娓講述他的脫貧故事。
奚元平接受記者團的采訪。
舉債數(shù)萬元的他一度意志消沉
回首往事,老奚不禁感慨萬千。
2013年夏天,這個普通農(nóng)家迎來了一個大喜訊:從小學習優(yōu)異的女兒考上西安交通大學!然而喜悅之后,大學不低的學雜費也讓奚元平深感生活的壓力。
2014年,奚元平身患糖尿病數(shù)年的母親被查出罹患尿毒癥。為治病,他帶著母親跑遍了唐都、西京等大醫(yī)院。每月一萬多元的透析治療費用,很快讓家里背上了巨額債務。“母親去世的時候,家里欠著數(shù)萬元的外債,那時候能借的親友都借遍了,……。”憶起那段辛酸的生活經(jīng)歷,老奚眼泛淚花。
身背巨額債務,孩子要上學,自己和妻子靠著幾畝田地根本無力支撐。那段時間,奚元平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一度覺得生活無望。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后,區(qū)教育局幫扶干部鄭成鋒、駐村第一書記余軍和村支書孫拴狗立即針對奚元平家的情況,著手對他們展開幫扶救助。
奚元平家的小院。
在幫扶下開起豆腐作坊
要脫貧,最迫切的是要有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第一書記余軍問他:你有沒有啥手藝?既可以穩(wěn)定賺到錢又能照顧到家里。老奚仔細想了想,之前他曾在一個豆腐作坊打過工,會一些做豆腐的技術。
“太好了!老奚你就做豆腐在咱周邊這些村子賣,開豆腐作坊所需要的一切手續(xù)、設備、啟動資金,我們幫你解決!”幫扶干部們簡短有力的承諾,一下子點燃了奚元平的希望。
先是送來了1萬元啟動資金,隨后更聯(lián)系銀行為他爭取了4萬元的扶貧款貸。辦執(zhí)照、買設備、安裝調(diào)試,扶貧干部們不遺余力地來回奔走,全力幫助他把豆腐作坊開了起來。
“第一次做好豆腐的時候我拿去給扶貧干部和鄉(xiāng)黨們免費品嘗,干部們硬是塞給了我50塊錢。”時至今日老奚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覺溫暖又感動,他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日子往好里過。
做豆腐如果使用轉基因大豆,可以大幅節(jié)省成本,“兩種大豆每斤相差超過1塊錢”。但他堅持使用非轉基因大豆,因為“做生意講究的是誠信,咱雖說窮雖說缺錢,但不能虧了良心,只有品質(zhì)好的東西才能賣得長遠。”
“生活越來越好了,充滿希望”
不僅勤勞誠信,老奚還是個有心人。居家過日子都離不了油鹽醬醋,反正每天都要走村串巷叫賣豆腐,如果捎帶著賣點日用品,不是既方便了鄉(xiāng)黨們,又多了個收入渠道嗎?
就這樣,制作售賣豆腐,再賣點生活日用品,奚元平家每月能穩(wěn)定收入2000多元。再加上,2017年家里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妻子被分配了一個公益性的保潔崗位,月收入800元還能兼顧接送小兒子上下學。算下來,兩口子在家門口每月都能有3000多元的穩(wěn)定收入。
雖然每天做豆腐都要忙到深夜,早晨七點又要趕著出門售賣,累是累點,但老奚打心眼兒里覺得高興,這種有奔頭的日子讓他每天都充滿干勁。不僅母親生病時欠下的外債還了一部分,他說還要想辦法還上一些銀行貸款。
一想到正在西安交大讀研究生三年級的女兒明年就要畢業(yè)參加工作了,老奚就更是止不住地喜笑顏開:“生活越來越好了,充滿希望!”同時也止不住地感慨:“這幾年多虧了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多虧了扶貧干部們對我的幫助,讓我們家渡過了難關,這份恩情我永遠忘不了!”
奚元平家干凈整潔的客廳。
采訪結束時,高陵區(qū)扶貧辦干部李斌說:“老奚一家勤勞淳樸,有志氣有勇氣脫貧致富,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克服困難、創(chuàng)造幸福,讓我們的幫扶干部非常欣慰也非常感動,老奚的脫貧故事很好地詮釋了那個勵志理論——‘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姬文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