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1 16:40:07
節(jié)日當(dāng)中,最愛端午。想來,是愛其豐富迷人而又濃郁醇厚的滋味吧。端午是最具鄉(xiāng)村特色的節(jié)日,也是鄉(xiāng)村最隆重的節(jié)日。
猶記得兒時,還沒進五月,長輩們就為節(jié)日忙開了:采葦葉、菖蒲和艾草。葦葉清洗干凈,對折成蝌蚪樣的把子,用竹竿穿了,搭在院子里在熱情明媚的夏風(fēng)暖陽里晾曬;菖蒲和艾草則用蒲莖綁扎了根部,懸插于各扇門楣上,翠滴滴的,只覺得是世俗生活樸素而詩意的點綴與裝飾。待到年歲稍長,知曉些端午與屈原的聯(lián)系,再看那束束青綠,愛悅之余,偶爾會心生緬懷的神圣,兩樣本來凡常的水濱植物所特有的香息野氣,也似添了一層人文精神的馨香與芬芳。
端午將至,挑一個閑在的日子,祖母和母親開啟了節(jié)日最隆重的準備——裹粽子。先把曬干的葦葉放到鍋里煮開,然后用清水養(yǎng)在橢圓的大木桶里,任其舒展著修長碧綠的身姿,溢漾著悠長清幽的香氣。糯米是早先就淘洗浸泡的,一粒粒脹大得飽滿肥白;還有紅豆、蠶豆瓣、花生米,一樣樣,皆清新誘人。我和姐姐似乎比祖母和母親還著忙,雀躍地圍攏上去。姐姐幫著舀米、選粽箬、遞扎繩、拿剪刀,忙得不亦樂乎;我則純粹湊熱鬧、瞧新鮮,看她們手指翻飛,葦葉搖曳,一個個瓷實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祖母分派我一樣最輕松的活計——數(shù)粽子,但數(shù)著數(shù)著我就又沒了耐心,胡亂說一個數(shù)字,只顧自玩去了。待聞到廚房里飄出的粽香,又會忙不迭地跑回來。
粽子終于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挑出巧手們特意給我裹的小粽子,顧不上燙,齜牙咧嘴地就剝開來咬。一個下肚,似乎還沒嘗到粽子味,趕緊又選了一個個大的,用筷子戳了,祖母會把她藏在臥房里的白糖罐子拿出來,倒一點給我。三角粽子蘸白糖,快活神仙喜洋洋。吧唧吧唧地吃了,這才品到了久違的粽子香甜,心也安了些,卻還不滿足,紅豆粽、白米粽、花生米粽、白米粽,各有各的香,各有各的味,真想把每一種都吃一個啊。可惜,我的小肚子已經(jīng)飽脹如鼓。
等到五月五這一天,吃了幾天粽子的我早已不新鮮了,只是看著祖母把剝好的各樣粽子和黃爽爽的粽子湯供在家神柜上,虔誠地?zé)愣\告,祈求麥子豐收、家人安康,不由得就感受到了與平日不一樣的隆重與莊嚴。再看看手腕上戴著的母親用紅綠黃等五種顏色的毛線絞編的百索兒,小小的心房就如那絢麗的色彩一樣鮮亮明媚。況且,中午的“五紅”也是頗值得期待的。五紅,指五樣紅色的食物,一般就是紅莧菜、紅蘿卜、紅燒肉、咸鴨蛋、蝦子,如果差了哪一樣,則隨便找其他的代替,豆瓣醬、炒螺螄,或者一瓶紅豆腐乳,甚至一碗放了油鹽醬醋的“神仙湯”。畢竟,端午時節(jié)農(nóng)事最繁,講究不起來的。
不過,無論多忙,到了晚上,祖母都會取一把晾曬得金黃的艾草,燒一鍋濃濃的艾湯給全家洗澡,說消炎殺菌,夏天就不生痱子和癤子了。有時,還會和粽子一樣分送出去。除了習(xí)慣,我想,可能還是因為喜歡艾水的香,喜歡祖母給予的親情的暖,喜歡那份儀式美、人情美和民俗美,這些清貧平淡生活中的樂趣與美好,熱烈而綿長,是我永遠無法忘懷的端午的味道。
陸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