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6 08:56:00
蘋果產業(yè)如何走出困境,是當前整個產業(yè)鏈上的人們普遍關心的話題!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須弄清楚造成困境的原因。
筆者認為,造成蘋果產業(yè)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面積大,總產多,市場消化不了,供大于求。
我國蘋果面積目前已達4000萬畝左右,產量超過4000萬噸,面積和產量均超過世界面積、產量的50%。而我國目前總人口約占全球總人口的18%,以18%的人口要消費50%以上的蘋果,顯然是不可能的,必然會造成滯銷,導致競爭異常激烈,相互壓價,損傷果農及銷售商的利益。
二、質量不高,競爭能力差,出口量少。
我國蘋果雖然面積大,總產多,但質量普遍較低,缺乏市場競爭力,年出口量與年總產量不相配,與日本、歐美等發(fā)達國家比較,尚有很大差距。
既然找出了存在的問題,那就要針對問題拿出解決的辦法。筆者認為,蘋果產業(yè)要走出困境必須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文章:
一、下大力氣調整產業(yè)結構,淘汰落后產能。蘋果產業(yè)應向優(yōu)生區(qū)集中,逐步淘汰非優(yōu)生區(qū)蘋果。優(yōu)生區(qū)發(fā)展的重點應放在適當規(guī)模化經營上。如果是家庭農場,一般果園面積保持在50畝左右比較合理;如果是企業(yè),一般發(fā)展100畝到200畝之間為妥。發(fā)展的方向以矮化、短枝形為主,同時下大力氣解決灌溉及機械化耕作等問題。
二、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切實提高蘋果質量,走質量效益型道路。在這方面,筆者建議按照以下3點來做:
1、加大有機肥投入,逐步減少化肥用量。
有機肥是提高果品品質的基礎。土壤有機質含量大部分在1%左右,有些還不到1%。日本、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土壤有機質含量一般都在3%以上,高者己達到8%。他們的蘋果質量高首先是得益于土壤有機質高,我們的蘋果質量低,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土壤有機質低。
對此,我們必須要有充分的認識,下定決心出實招,千方百計廣辟肥源,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用量。牽牛要牽牛鼻子,增施有機肥,就是牽住了提高蘋果質量的牛鼻子。
2、以質為先,適當控產。
生產蘋果要以質量為先。有了質量,才會有效益、有市場、有競爭力。離開了質量,就無從談起長遠發(fā)展之大計,就形成不了品牌,沒有了品牌,就沒有了市場的話語權。所以,果園提高產量應以保證果品質量為前提。
在我國目前的地力水平下,不要大力宣傳提倡8000斤至10000斤的單產,產量過高必然會影響果品質量。
根據我國當前的地力水平,筆者覺得中高地力水平畝產4000至5000斤、中等以下地力水平畝產2000至3000斤較為適宜。這個產量,只要質量有保證,也不會少賣錢,甚至比目前一些高產低質的果園效益還要高。
3、適當晚采。
適當晚采,不僅可以提高產量,還能提高質量。
早采的蘋果營養(yǎng)少,含糖量低,風味淡。適當晚采,蘋果充分成熟,蘋果營養(yǎng)豐富,風味濃,口感好。
事實上,我們有相當一部分種植者,為了眼前利益,提前早采,其實這是飲鴆止渴,損害的不僅僅是蘋果的質量,而是挖斷了蘋果產業(yè)的“前程”!痛定思痛,我們要引以為戒!
筆者認為,在陜西地區(qū),嘎啦蘋果適宜采摘期應在8月20日左右;紅富士適宜采摘期應在10底至11月上旬。這個采摘期才能保證蘋果的風味、口感和質量。
曹儒 全媒體記者 梁軍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