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7 09:38:15
原標題:“抱團”有力量——貴溪三名殘疾農民共闖致富路
三人中,兩人雙腿畸形,一人右手萎縮。
三人種植太空蓮120余畝、竹蓀菇50畝,年純收入超過20萬元,帶動周邊40多人就業(yè)致富。
同是殘疾人,同樣懷揣一個致富夢,許楊波、楊良稻、汪員興三名肢殘農民抱團創(chuàng)業(yè),挑戰(zhàn)命運,用殘肢撐起了自己的致富夢。
三人分別來自貴溪市的金屯鎮(zhèn)、文坊鎮(zhèn)、羅河鎮(zhèn),相遇前都有過自己的奮斗經歷。許楊波架著雙拐騎三輪車給鄉(xiāng)親們拉貨,成天奔波在村道鄉(xiāng)道上;楊良稻外出打過工,后來回家承包土地種過水稻、芋頭、腳板薯,嘗遍了生活的艱辛;汪員興燒過磚、開過雜貨店、養(yǎng)過兔子,但都不見起色。2016年冬,三人一同參加貴溪市殘聯舉辦的種養(yǎng)培訓班,相似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讓他們越談越投機。一個人創(chuàng)業(yè)難,那三人一起創(chuàng)業(yè),是不是會容易點?他們開始嘗試抱團創(chuàng)業(yè)的可能。
抱團容易,可在選擇創(chuàng)業(yè)門路的時候三人卻犯了難。怎樣才能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發(fā)展的產業(yè)呢?三人查閱網絡資料,借鑒他人經驗,最終選擇了自己熟悉的領域——種芋。2017年,他們成立貴溪市出山綜合種養(yǎng)專業(yè)合作社,當年年底便租下110畝地,開始了首次嘗試。貴溪市殘聯主動幫助他們申請了貴溪市“陽光助殘”項目扶持資金1.5萬元。
翻耕、整畦、下苗……由于初次嘗試,三人幾乎天天守在地頭。到了收獲季節(jié),收成不錯,但數萬斤的芋頭銷售卻把三人給難住了,跑市場,找銷售,雖說賣出去不少,但也霉爛了不少。一年下來,三個人沒少折騰,錢卻沒賺到多少。正當他們?yōu)閬砟臧l(fā)展路子憂心的時候,一名浙江的老板聽說了三人種芋的故事,主動與他們合作。由浙江老板投資、三人管理,在雷溪鎮(zhèn)八甲村租地900畝,其中600多畝用來種芋頭,剩下的200多畝地因積水無法種芋頭,轉包給別人栽種太空蓮。
第二年2月初,芋苗正式下地。正當大家認為又是一個豐收年的時候,麻煩來了。由于種植面積大,鋤草、施肥每天的用工需求超過50人,周邊農村勞動力根本滿足不了用工需求,再加上四五月連續(xù)陰雨天氣,芋田遭遇大面積病蟲害,600畝芋幾乎絕收。親人們都勸他們不要再折騰,可三人不服輸:“我們總不能一輩子靠著救濟活下去。”
不久,芋田旁的太空蓮讓他們看到了新的希望。“種芋資金投入大,技術要求高,存在很大風險。倒是種太空蓮對人工要求低,市場需求也大,適合殘疾人創(chuàng)業(yè)。”2020年,三人在許楊波家所在的金屯鎮(zhèn)南坂村租下170多畝水田,開始種太空蓮。唯一雙腿健全的汪員興主動攬下了下田的活,許楊波和楊良稻也常常撐著雙拐下地幫忙。這一年,雖然由于疫情影響,蓮子價格走低,但除去開支,三人每人分紅4萬多元。創(chuàng)業(yè)路上第一次真正的成功,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今年,三人與當地種植能手合作種植了50畝竹蓀菇,余下的120畝水田繼續(xù)栽種太空蓮。如今,太空蓮和竹蓀菇都進入了采摘季節(jié)。“120畝太空蓮產值接近50萬元,50畝竹蓀菇收入不低于20萬元。”談到今年的收入,三人臉上浮現出欣慰的笑容。
目前,合作社社員已由當初的3人發(fā)展到20多人,常年在合作社種植基地務工的人員有十多個,年用工支出達15萬元。文坊鎮(zhèn)吊橋村的吳洪田因腦溢血導致手腳不便,三人把他帶到合作社,做些除草、剝蓮子的雜活,日工資100元。吳洪田告訴記者,自己正努力向三人學習經驗,希望將來也能自己創(chuàng)業(yè)。(閔續(xù)榮 記者 鐘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