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8 15:30:55
460多萬元捆好的百元大鈔金字塔般堆放在桌面上,一位位身戴“種糧能手”紅綬帶的農民按產量多少依次上臺領“年終獎”,豐收的喜悅洋溢在每位農戶的笑容里……江西省綠能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凌繼河連續(xù)十一年給種糧農民發(fā)獎金,累計金額超過3500萬元。
“劉狀元,去年得第二,今年重回第一寶座,拿了多少獎金哇?”
“33萬多元!今年沒白忙活,哈哈。”53歲的南昌市安義縣種糧大戶劉守量捧著沉甸甸的現金,笑著回應大伙的祝賀。這已經是劉守量帶領的生產隊第二次奪得桂冠。
據了解,凌繼河把自己流轉的土地切塊交給其他種糧能手管理,確定一個基本產量,這些種糧能手平時按月領取工資,到年底則根據超額完成的產量領取“年終獎”。
“可不能放松!現在種田是個技術活,我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上課學習新技術,生怕被這些小年輕給超過了。”劉守量今年雖得了第一,卻頗有“緊迫感”。他說,科技化、智能化種田的趨勢方興未艾,公司年輕面孔越來越多,只靠經驗難種好糧,智能化、機械化耕作和科學精細化管理成為大伙比拼的重點。
1997年出生的付義華在2021年年初才入職,年底就獲得了5萬多元的績效獎。他說,以前說起種田,大家想到的是老牛、犁、鋤頭,而如今是無人機、傳感器,種田正成為一件“很酷”的工作。
劉守量是第一批加入凌繼河公司的農戶之一。他回憶說,十幾年前,凌繼河背著裝滿現金的袋子上門去做鄉(xiāng)親們的工作,勸說他們流轉田地卻收效甚微,第一年僅流轉了4000來畝土地,且很多都是“插花田”。
隨著“田保姆”模式不斷完善推廣,給農民頒發(fā)的年終獎也從56萬元增加到今年的460多萬元,流轉的土地面積從4000多畝增加到如今5萬多畝。大伙看到這樣種田收益高,紛紛把田地流轉給凌繼河,想報名成為“田保姆”的應聘者越來越多。
劉守量說,農民種田能賺錢,才更愿種田。他要花更多心思在種出優(yōu)質好糧上,爭取明年再拿一個“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