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1 15:48:07
新華社貴陽11月10日電題:“約”出鄉(xiāng)村餐桌新風尚——貴州黔東南“合約食堂”觀察
新華社記者李驚亞、趙昭
位于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縣坌處鎮(zhèn)的三門塘村,三面環(huán)水,風景怡人。在這個古老又秀美的侗寨里,“三門塘合約食堂”是一處醒目的建筑。
走入這幢灰白小樓,右手邊是廚房,劃分為洗菜區(qū)、炒菜區(qū)、出菜口、洗碗區(qū),窗明幾凈;左手邊是可供200人用餐的區(qū)域,頭頂有風扇,桌椅板凳整齊擺放,墻上的“合約食堂”各項管理辦法一目了然;走上二樓,有幾個包房和一間可容納百余人的會議室,內外部裝修簡約又不失古色古香。
三門塘村“合約食堂”。新華社記者李驚亞 攝
今年4月,村民彭澤偉為母親辦喪事,他向村委會申請,在“合約食堂”辦了15桌酒席。“八人一桌,八菜一火鍋,夠吃不浪費,有了‘合約食堂’,大家不攀比了?!彼f。
原來,過去群眾在家門口辦酒時,有錢人家發(fā)50元一包的香煙,能上15道“硬菜”,一般家庭若發(fā)五六元的香煙,菜品也比較普通,就感覺臉上掛不住?!艾F在‘合約食堂’辦酒,規(guī)模、標準是統(tǒng)一的。”彭澤偉說,“我只要買好菜,找好幫廚,最后給村里交100元衛(wèi)生費就可以了。”
黔東南州被譽為“百節(jié)之鄉(xiāng)”,各種節(jié)日很多。然而,長期以來,節(jié)日、婚喪嫁娶中農村濫辦酒席成風,攀比浪費、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讓干部群眾很頭疼。2014年,天柱縣渡馬鎮(zhèn)群眾為抵制濫辦酒席、大操大辦陋習,率先自發(fā)成立“合約食堂”,后在全州推廣。由村黨支部牽頭,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在人口相對集中的30至50戶的自然寨,利用閑置學校、辦公樓、集體倉庫等資源,整合部門項目建設資金、社會能人捐助、群眾自籌等多渠道資金建設。
有“合約食堂”的村寨,群眾辦宴席必須在“合約食堂”,并明確承辦宴席的種類、標準、規(guī)模、申報流程等,只承辦婚喪嫁娶宴席,并納入村規(guī)民約。各地辦酒標準不盡相同,如三門塘村“合約食堂”申辦宴席制度規(guī)定,各家各戶辦酒席不能超過30桌,每桌不能超過12道菜,每桌酒席總價不超過200元,香煙每包13元以下,酒以每瓶20元以下的米酒為主。
“群眾推選鄉(xiāng)賢人士等成立‘寨管委’,負責‘合約食堂’管理和運行維護,村兩委對每場酒席安排專人監(jiān)督,對違反規(guī)定行為及時勸導制止,對不聽勸導的,由‘寨管委’成員、村兩委共同對當事人和酒席主辦者批評教育,并納入‘星級文明戶’量化評比考核?!碧熘h常務副縣長楊長燕說。
在從江縣高增鄉(xiāng)占里村,記者看到,“合約食堂”的外觀已完工,正在進行內部裝修?!盀E辦酒席危害大,群眾辛苦賺的錢,很多成了禮金送出去,吃了酒心里卻有怨氣?!闭祭锎妩h支部副書記吳春光說,今后寨子里的紅白喜事都在“合約食堂”辦,可以實現“四減”,即減少辦酒成本、減少安全隱患、減少環(huán)境污染、減少辦酒數量。
正在建設中的從江縣占里村“合約食堂”。新華社記者李驚亞 攝
在黔東南,各地還不斷探索“合約食堂+”模式,將簡單的辦酒場所轉化為集村民議事、調解糾紛、政策學習、開展文化活動的綜合場所。如雷山縣依托國企平臺,在易地扶貧搬遷社區(qū)開辦“合約食堂”,制定“合約菜譜”,既解決搬遷群眾在縣城酒店辦酒費用高昂、回村辦酒不方便的難題,平時還為安置點就業(yè)群眾、快遞小哥等提供經濟餐,吸引更多企業(yè)入駐搬遷安置點。
據黔東南州紀委監(jiān)委統(tǒng)計,截至目前,黔東南州16個縣(市)共建有“合約食堂”408個,其中由村集體自主管理經營的占八成,每個“合約食堂”均明確專人管理,累計承辦酒席8000余場,每桌規(guī)定價格一般在180元至280元之間,每場平均節(jié)約各項資金1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