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1 10:37:41
廣袤的洞庭湖流域,自古被稱為“魚米之鄉(xiāng)”。依托肥沃的土壤,湖南成為全國重要的稻米生產基地。
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份之一,湖南常年糧食播種面積穩(wěn)定在7000萬畝、產量穩(wěn)定在600億斤左右,水稻種植面積常年居全國第1位,雙季稻面積占全國的四分之一,是全國重要的大米生產基地。眼下,湖南各地的中稻正在開鐮收割。在金燦燦的稻穗顆粒歸倉的同時,綠油油的晚稻秧苗正蓬勃生長。風吹稻浪,瓜果飄香,三湘大地充盈著豐產的希望!
增產豐收 智慧助農
走進中稻產區(qū),田地里一片繁忙的收割景象。在長沙望城區(qū)茶亭鎮(zhèn)的稻油輪作萬畝示范區(qū),一簇簇沉甸甸的稻穗鋪滿了稻田。微風輕撫,掀起層層稻浪,預示著今年的豐產豐收。相較于湖南其他大部分地區(qū)種植雙季稻,由于示范區(qū)四面環(huán)山,所以更適合種植一季稻,俗稱中稻。進入9月份,收割機、運糧車就在這里忙碌地來回穿梭,大顯身手。
如今,現代化農機代替人工勞作,一畝田8分多鐘就可以完成收割。值得一提的是,農機上坐著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他們帶頭成立農機專業(yè)合作社,實現糧食生產全過程機械化。他們還運用智慧農業(yè)物聯(lián)網大數據平臺,在每臺農機上安裝北斗智能監(jiān)測系統(tǒng)。坐在辦公室里,就能實時掌握每臺農機的所在位置、作業(yè)時間、作業(yè)面積等,更高效地調度資源,實現農業(yè)精細化管理。
廣袤的田野上,大顯身手的除了農機手,還有農業(yè)科技者。望城不僅是湖南產糧大縣,也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今年,這里預計產糧24萬噸以上,畝產預計達到600公斤以上,比去年提高50公斤。對于農業(yè)科技者來說,這里的每一片田都可以是試驗田。示范區(qū)內,農業(yè)科技者不斷地突破瓶頸,試驗新品種。清蓮絲苗是今年引進的新品種,它的株型適中、顆粒細長。最關鍵的是它的抗倒伏能力非常強,在強降雨和大風天氣下,它依舊能夠“挺拔如初”。
大概到9月下旬,這片田地的中稻就將全部完成收割。但對于稻油輪作示范區(qū)來說,它的“工作日”并沒有隨著顆粒歸倉而結束。同一塊田里的水稻收割完成后,當地人會搶抓農時緊接著再種油菜。原本的冬閑田種上油菜后,每畝收入能增加800元。現在,當地的育秧工廠里正在培育油菜秧苗,預計10月上旬開始栽種。等到明年春天,這里將成為萬畝油菜花盛開的田野。當地以油菜花為媒,打造出茶亭花海,今年就吸引游客30余萬人次來此一覽壯觀景象。
科學施策 蟲口奪糧
今年,我國南方水稻病蟲害總體呈偏重發(fā)生態(tài)勢。
從害蟲口中守住每一粒糧食,是保障今年秋糧豐收的關鍵。在益陽赫山區(qū),當地種糧大戶俞聰的600多畝晚稻就遭受二化螟不同程度的侵害。部分田塊由于蟲情的嚴重侵害,有減產20%以上的危險。
不過在他的稻田里,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小燈籠似的白色誘捕器插在田邊,像哨兵一樣守護著稻田。每兩畝地,俞聰就放置一個性誘缽,里面的性誘劑能夠吸引二化螟成蟲,錐形設計能保證害蟲“有進無出”。
在農業(yè)科技的幫助下,俞聰的田間管理也從以往的“跑現場”變成了“看監(jiān)控”。一塊小小的顯示屏就能實時查看農田病蟲害防治情況,同時實時監(jiān)測蟲情的變化情況,包括數量和蟲情的種類。這些數據上傳到大數據平臺,通過自動分析后進而對蟲情進行預警,制定出詳細的施藥方案。
除了采用“綠色防控”手段,農戶們還用上“無人機+統(tǒng)防統(tǒng)治”的方式。在無人機噴藥前,汨羅市植保植檢站的工作人員會通過田間安裝的測報燈,推算出主要蟲害的孵化產卵時間。一旦得出結論,就會迅速對外發(fā)布病蟲情報,農戶們再根據情報上的信息進行統(tǒng)一的殺蟲操作。
配好農藥后,農戶們直接通過無人機進行噴灑,霧狀的農藥隨著氣流散落在稻田中。目前,當地植保無人機基本已實現全覆蓋。相比傳統(tǒng)的人工打藥模式,無人機2分鐘就可完成一畝地的飛防作業(yè),所有的無人機噴灑范圍和運行情況也都可以通過智慧平臺進行查看。今年,湖南預計可挽回病蟲害危害損失600萬噸以上。目前,湖南的晚稻大部分已進入孕穗分化期,長勢喜人。
豐收佳肴 湖南每天米粉消耗量達400萬斤
稻米豐收,也讓9月的餐桌米香四溢。在湖南人的巧手之下,稻米變化出豐富的美食形態(tài)。
由于早稻米“直鏈淀粉”的含量高,米質較疏松,口感不如晚稻米,于是,智慧的湖南人將早稻米加工成柔韌爽彈的米粉。
湖南人的一天是從一碗米粉開始的。長沙有一條湖南米粉街,它串起湖南十四個地市州的特色粉味。漫長的排隊食客中不僅有吃了十幾年的老顧客,也有特意從外地來打卡的游客朋友。除了米粉,大米的變化還有千千萬。在湖南,每一粒稻米都有自己的職業(yè)歸屬,有嫩滑爽彈的米豆腐,有鮮香熱辣的鲊辣椒,還有肉香和米香交織在一塊的泡兒丸子。
據統(tǒng)計,光米粉一項,在湖南每天的消耗量就可以達到400萬斤。大米化身各種各樣的美食,不僅讓碳水帶來的幸福感滿滿,也讓糧食豐產帶來的安全感滿滿。
瓜熟果香 柑橘掛滿枝頭 走俏市場
金秋九月,三湘大地,除了稻穗金黃、米粉爽滑,還有瓜果飄香,魚蝦肥美。
地處長江中下游的湖南,氣候濕潤,光、熱、水資源豐富,孕育了豐饒多樣的特色農產品:懷化鶴城的金秋梨、常德澧縣的葡萄、長沙的圣女果……
湖南產量最多的水果——柑橘最近陸續(xù)進入成熟季。去年,湖南柑橘種植面積約645.6萬畝,年產量達到639萬噸,位居全國前列。眼下,永州回龍圩管理區(qū)的特早熟蜜柑正在采摘。特早蜜柑,是當地進入秋季最早成熟的一個柑橘品種。從外觀看,果實呈現出散黃色,果實直徑大約在6—7厘米,口感“肉脆、汁多、無籽、化渣”。
當地柑橘是根據市場的需求,采取分級采果。目前上市的特早蜜柑,種植面積約5000畝,預計畝產5000斤左右,大部分銷往南方地區(qū),每天發(fā)貨量約300噸。等到9月底,蜜柑的著色度更高,顏色更加鮮黃,北方地區(qū)的市場需求就會特別旺盛。
每年9月開始,果農進入忙碌期。除了現在的特早蜜柑,10月有普通早熟蜜柑、臍橙,11月有中熟蜜柑,12月到次年4月還有砂糖橘、沃柑等。目前,永州回龍圩管理區(qū)的柑橘集中連片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柑橘種植戶超過5000戶,種植戶們在長達8個多月的時間里都有活兒干。
選好種、育好種、種好糧 端牢中國飯碗
作為糧食生產大省,湖南的早稻已經豐收到手。
今年,湖南早稻的完成播種面積是1807.2萬畝,實現總產743.2萬噸,均位居全國第一位。與此同時,湖南目前已經完成中稻種植2222萬畝,晚稻已經完成1907萬畝的栽插。
今年秋糧湖南將面臨哪些壓力和挑戰(zhàn)?目前,湖南全省已經有4525萬畝水田,提高播種面積的潛力已經不大,主要還是在提高單產、減少災損、強化基礎設施方面來做文章。通過揭榜掛帥,湖南遴選48個科研團隊,創(chuàng)辦了一批稻稻油、稻再油,大豆玉米復合種植示范片,輻射帶動全省大面積均衡增產。同時,湖南抓好耕地的非農化、非糧化和拋荒治理,指導各地切實做好抗旱、保灌、搶險、救災等方面工作。
除了科研團隊,“農機團隊”也在發(fā)力。作為一個典型的丘陵山區(qū)省份,近幾年,湖南通過創(chuàng)新研發(fā)出41款適合丘陵山區(qū)地形地貌和農業(yè)生產特點的特色農機具。每年,湖南通過購機補貼資金,引導全省購機至少30億元以上。到2022年為止,湖南農機社會化服務的覆蓋率已經超過50%,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業(yè)生產“無機可用”“無好機用”“有機不好用”的問題。
一年豐收不是終點,一年又一年的豐收才是目標。這豐收從何而來?答案就是:種子。種子安全了,糧食才能安全。湖南不僅是雜交水稻的發(fā)源地,也是雜交水稻的制種大省。湖南省農業(yè)農村廳副廳長龔昕表示,以岳麓山實驗室為代表的一大批種業(yè)創(chuàng)新基地正在著力選育出更多高品質的品種資源。目前,湖南的制種面積穩(wěn)定在40萬畝左右,每年生產的雜交水稻種子在8000萬公斤左右。種子質量檢測監(jiān)管體系已經建立健全。選好種、育好種、種好糧,是這片魚米之鄉(xiāng)為端牢中國飯碗,擘畫豐收畫卷貢獻的湖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