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30 15:37:18
洪達太在城里種地。受訪者供圖
今年5月,邵爽用旋耕機松土,為租地的客戶管理土地。受訪者供圖
小朋友們在陳嬌創(chuàng)辦的共享菜園里玩得很開心。受訪者供圖
符美媛在共享農(nóng)場工作。受訪者供圖
如今,在全國各地,有不少年輕人喜歡上在城里種地。工作日上班、休息日種地,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在感受到“種地血脈覺醒”的同時,這些年輕人更收獲了耕作帶來的心靈治愈。
“種地之后,我又多了一個牽掛”
“清明前后,種瓜種豆”。今年3月,90后教師侯姍和男友在貴州省貴陽市周邊的一塊地里,撒下黃瓜、玉米和四季豆的種子,也在心里種下期待。他們平時在貴陽市上班,周末經(jīng)常開車50公里來到菜地,打理完畢再開車回去。
土地給侯姍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記憶。這個廣東姑娘記得,小時候,家家戶戶門口都種著龍眼樹、荔枝樹、菠蘿蜜樹等果樹。哥哥小時候種下的芒果樹,一直陪伴他們成長。
如今,侯姍喜歡沒事去菜地看看:“種地會上癮,因為知道辛苦播種之后會有收獲?!?/p>
侯姍最喜歡玉米,它的生長速度肉眼可見。每到周末去看,玉米都比之前躥高了一截,這讓她很有成就感。
在北京市海淀區(qū)某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工作的劉菁,從小沒種過地,她笑稱自己如今“種地血脈覺醒”,租了一塊16平方米的菜地,常常趁休息時間打車去種菜。
植物所蘊藏的能量讓劉菁驚異不已。
“黃瓜長得巨快!”才一個多月,她就吃到了自己種的黃瓜。第一次種黃瓜時,劉菁不知道要給它搭架子,這些黃瓜一直伏地生長,在地上鋪出一片淺綠。
劉菁說,種地以一種特別的方式為人帶來心靈的寧靜,“不只是享受安靜的田園生活,更是辛苦耕作、收獲成果”。種地對年輕人的城市病有很好的療愈效果。
“大廠”里年輕人習以為常的SOP(標準化工作流程)、KPI(績效考核),在田間地頭并不適用。劉菁感嘆:“比如做市場營銷,我們會對結果有個期待。如果達不到預期,會感到焦慮或失落。但種地講究天時地利還有人和,我不會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內心焦慮。”
90后二孩媽媽陳嬌在杭州種地已有三四年,她稱:“種地一兩個月就能見效,正反饋來得很快。”
陳嬌在網(wǎng)上發(fā)帖分享自己種菜經(jīng)歷,很多人紛紛咨詢如何租地。她干脆在城郊租了一大塊地,作為“共享菜地”。計算了基建成本和地租成本后,她以每40平方米1000元的年租對外出租,很快就被一搶而空。
對不少年輕人來說,種地成了一種精神寄托。
陳嬌的菜友群里有個女孩,租了一塊40平方米的地,特意給菜地安裝了監(jiān)控,有空就看看自己的菜園。這個姑娘對陳嬌說:“種地之后,我又多了一份牽掛?!?/p>
在異鄉(xiāng)生活工作的侯姍感到,土地成為她與家鄉(xiāng)產(chǎn)生更多連接的媒介。有一次回廣東老家,父母給侯姍準備了一箱土特產(chǎn),有木薯、芋頭,還有一種家鄉(xiāng)特有的紅薯。滿滿當當裝了一箱子,足足有十斤。侯姍把這些鄉(xiāng)土味的特產(chǎn)帶回貴陽,吃了一些,把剩下的種到土里,等待收獲,好像把家鄉(xiāng)味道留在了身邊。
種地“解鎖”的技能越來越多
80后洪達太種了10年地,自稱經(jīng)驗豐富的“老農(nóng)”。
這些年,他在樓頂種過菜,在球場邊種過地。最近,他在自家工廠旁邊租了一塊半畝多的地。
種地這些年,洪達太“解鎖”的技能越來越多。他給菜地安裝了噴灌裝置,給黃瓜搭架子,還準備用廢舊材料搭一個放工具、化肥的棚子。
幾年前,他沿著菜地撒下一圈百花種子。如今藍色的亞麻花、鮮黃的向日葵包圍著菜地,還有夜來香、虞美人、菊花……
洪達太學過園林知識,談起種地門道滔滔不絕。針對作物不長根問題,摘一些楊柳樹的樹枝,搗碎、泡水,楊柳枝中含有的水楊酸鈉可以促進作物快速生根。菊花中含有除蟲菊酯,是天然的殺蟲劑,他特意在菜地旁種了一些菊花。
種地是洪達太最放松的時候。對于種地,他像管理項目一樣認真,配套的水渠、棚子、糞缸等,一樣不能少。“要有長期規(guī)劃”。他說。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很多年輕人將種地作為愛好,投入起來不計成本。
陳嬌喜歡種市面上少見的品種,一顆種子要四五元,種出來的果實顏色、形狀、味道都很好,但產(chǎn)量很少。她種了五顏六色的番茄、草莓,還種了幾種少見的南瓜,口感細膩、味道豐富,孩子很愛吃。
她對施肥很講究,用菜籽餅、酵素、液體鈣等。陳嬌計算過,按照她這個種法,一個西瓜的成本有兩百元。
對于一些年輕菜友來說,種地是一種純粹的樂趣。有人只種觀賞性蔬果,買來漂亮的籃子、圍欄,在地里插塊牌子“×××的菜地”?!巴度氤杀径疾坏汀K麄兛粗氐氖欠N地的感覺,可以帶來持續(xù)的快樂?!睂﹃悑啥裕@是一種情緒價值。
讓農(nóng)業(yè)變得年輕,充滿生機
每到周末,陳嬌和丈夫總要去菜地看看。有一次杭州下暴雨,夫妻倆開車30公里來到菜地。他們趕到時,有菜友已經(jīng)先到了。
作為共享菜地的主理人,陳嬌承擔著更多責任,她怕菜地被大雨淹了,大家心血都白費。她和丈夫踩著泥漿挖排水溝,把積水導入附近池塘里,其他菜友也來幫忙。
夫妻倆對種地的熱愛也傳遞給了下一代。學校開展勞動教育,陳嬌的兒子在校園里種了一棵小番茄。令他頗為自豪的是,在班里,他種的小番茄長勢最好。這個6歲孩子認真地說:“我要對它負責任?!?/p>
兒子放學回家,喜歡翻看植物科普類書籍,和同學聊到種菜,如數(shù)家珍,像個小專家。
在種地中,這些年輕人學會尊重自然。他們拒絕使用農(nóng)藥,偏好生物防治,用農(nóng)家肥給作物提供養(yǎng)料。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他們也更加理解了農(nóng)民的艱辛。
“很多人說,我自己花錢買來的糧食,為什么不能浪費?親身體驗種地耕耘之后,才知道種田勞作有多辛苦?!焙願櫿f。
自己種地后,劉菁開始特別關注國家糧食產(chǎn)量的變化,“越發(fā)感受到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要意義”。在采訪中,劉菁反復強調,不能將種地娛樂化。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都市農(nóng)業(yè)研究所智能農(nóng)業(yè)機器人團隊首席科學家馬偉,長期關注都市農(nóng)業(yè),經(jīng)常到各地調研,跟種地的年輕人交流。
馬偉接觸的種地青年來自各行各業(yè),大家常跟他分享國內外介紹種植方法的視頻?!八麄兏抑v種地時雙眼放光,真的投入了很多情感以及精力和時間。”馬偉說。
對于人們擔心年輕人不喜歡種地、不喜歡從事農(nóng)業(yè)的看法,馬偉認為,實際上有不少年輕人喜歡農(nóng)業(yè),他們看重的是能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的農(nóng)業(yè),追求的是一種有個性、體現(xiàn)價值的農(nóng)業(yè)生活。
如今的種地青年,以打造藝術作品的心態(tài)來種地?!八麄儠е鴦?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力走進農(nóng)業(yè)生活,讓農(nóng)業(yè)變得年輕、充滿生機?!瘪R偉篤定地說。